在创业前,百味联盟的创始人符伟和联合创始人愚哥是华为通讯的同事。决定自掏上百万启动资金创办百味联盟前,他们过着衣食无忧,能预计到明天、明年甚至五年十年后生活状态的日子。
但在李开复自传《世界因你不同》和创业大潮的感召下,在华为工作了13年的愚哥,依然决定做出改变:跟随他朋友圈里最值得信赖、最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符伟创业。
那是在2013年,饿了么等外卖巨头刚刚起步,符伟和愚哥也选择了白领午餐这一“前景巨大”的市场,“哪怕只有10%的人接受我们的服务,这就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市场了。”
自称中青年的两个创始人,从2人团队,发展到近百人的团队,从自掏腰包到引入两轮投资,从商业模式验证到商业模式成型,再到资本耗尽直至解散团队。3年的得与失回过头来看,显得立体且清晰。
《投资者报》:为什么当初会选择白领午餐外送这个领域?
愚哥:在华为上班的时候,大家中午出去吃饭,到哪儿都是排队,里三层外三层,又拥挤,等得时间长,餐食的选择还少,食品安全也让人担忧,其他上班族肯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。我们就想,这肯定是一个刚需,有巨大的市场。最开始创业,都想要找最大的市场,小的没兴趣。
每一条需求看起来都不难,但把这几条加一起就不简单了。白领们在工作餐上遇到的问题,本质上是每个临近商业体,在工作餐上的投入资源无法与工作餐的密集需求等量匹配。我们就想解决这个问题。
《投资者报》:最开始设计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?
愚哥:最开始我们想做一个集成餐厅的平台。通过在写字楼宇里安装智能取餐柜,来实现用户点餐、自助取餐,错开高峰时段等餐时间过长的问题,同时,因为可以集成很多商家,增加用户点餐的选择性。
符伟负责硬件的设计和整个系统的设计,我负责软件、网站的实现。最开始不舍得招人,就我们自己琢磨,加上找一些外包公司。
取餐柜做好后,我们就开始测试我们的商业模型。就在我们办公的楼层,扫楼,给每人发一张A4纸打印的产品说明,包了50元现金在里面,给了几个用户。测试下来的反馈是,餐食的选择不丰富,用户也不习惯这种新的方式。
第一桶冷水就这样泼过来了。后来,我们又不停地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方向,测试,调方向。到2014年,百味联盟的商业模型基本成型。
《投资者报》:商业模型基本成型后,为什么发展得并不顺畅?
愚哥:因为缺乏餐饮行业的经验,我们的中央厨房建起来后,出现了很多问题。采购、选料、入库、分料、生产、分拣、配送,几十道环节,每一个环节一点错都不能出,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很厉害的人。每一次我们的复制拓展,中央厨房的管理能力缺失带来的影响都在不断放大,每一次拓展和起量,带来的基本都是一次交付的崩溃。
现在回过头来看,在任何行业都是需要有很多年经验的积累,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成功的。当时看到互联网的一些说法,像高维打低维,我们就想,餐饮很低端的啊,如果用我们的技术、管理和运营,肯定能大干一场。但实际上,除非在传统行业有很多年的经验,不然没那么容易玩透。
《投资者报》: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收缩百味联盟的业务?
愚哥:到2015年,饿了么很大了,美团也做起来了。我们2014年、2015年在深圳几个核心写字楼区布了很多柜,量也上去了,但我们需要新一轮的资金,建立一个多品类、高质量、低成本的中央厨房。但2015年整个资本圈趋冷,我们没能拿到新一轮的融资。
好在符总每次总是能在危机的关头想出新的办法。2015年下半年,就想着要造血自救,求生存,我们开始缩减百味联盟的很多业务,也裁了部分员工,虽然很舍不得,但在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候,只能保存星星之火。
我们将资金一分为二,百味联盟这块业务,不再追求可复制的模式,只希望把自己变成个小餐馆活下去。同时,因为有几万核心区写字楼忠实的用户,我们保留研发、运营+BD,为APP和公众号提供互联互推,让各种移动应用抱团取暖。
《投资者报》:3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?目前的业务怎么样?
愚哥:回过头看,整个外卖行业,它只是一个小众的市场,并不如我们最初设想的那么大,但小的市场也是可以成功的,像美团,只需要系统的投入,资产很轻,用户有这个需求,形成巨头后,最终都会通过它这个平台去做。但建中央厨房,就必须是密集型,虽然这慢慢也是可以成功的,只是市场更小一些。
从这几年的摸索看,百味联盟商业模型是可行的。在保证线上工具、线下存取餐装置、运营推广服务效果的同时,如果能在多品类的标准化中央厨房上做好,一种新的非门店工作餐餐饮模式是可以实现的。目前,我们看到已有些团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,我们希望也相信,有人能够在这个模式上走成功。
我们现在的项目是很轻的模式,有合作需求的跨行业企业,在我们的工具上发布需求、发放礼品活跃粉丝、互换资源,做一个中小企业跨界合作的生态圈。
中国有23000家中小企业,每一个客户都有自己独特的渠道资源,有自己线上线下的流量资源,流量是可以变现的,但很少有企业单独会雇人去经营这些流量。在移客联盟的平台上,可以实现这些流量的再利用和变现。
除了搭建基础的生态圈,我们也会为客户提供增值的服务。让我们备受鼓舞的是,上个月,我们已经有不错的收入了,即使在没有外部资金的情况下,养活现有的团队也不会有太大压力。
对所谓的成功我看得越来越淡了。创业并不是说你方向选对了,有多努力,多勤奋,就一定能成功了。你方向选对了,时机不对,领先三步也是死了。我们现在的路径就是觉得方向不错,能够实现价值,团队能高效执行,结果不强求。创业有太多不可控因素,好好把能够做到的、想到的做好就行。■